闽南地区"普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09:58
谁帮忙解释一下闽南地区每年过的"普渡"是什么意思?

七月是鬼月,鬼门关打开,先祖和底下的妖魔鬼怪会回人间普度同欢,家家户户就要盛情款待它们上来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这在闽南地区很风行,我是这里的人(厦门),其他的地方我不知道有没有,是很重要的节日,每一个低端一点距离就时间不同,缘来已久,一辈一辈地传下来

是普渡众生。两个词其实表达的同一个意思,但普度是白字,就像欢渡春节一样,应该是欢度春节。
普渡众生:指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这是佛教中大乘的核心思想,就是自己成道只是小道,要成大道就必须帮助众生得道,在佛教中称为“渡”(其实中国的道家也有此思想),渡到哪?在佛教中有一个词叫作“彼岸”,我们人所处的是此岸,菩萨和佛的境界一个大的范围称作彼岸。凡是成菩萨成佛的任务是帮助众生“渡”到彼岸。

出 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在闽南一带,农历七月被称为鬼节,七月初一要"开门",七月30要"关门",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大家都要轮流做"普渡",敬祭亡魂,互相宴请,据说是请的人越多越好.在原始社会,人们认为外氏族成员及本氏族成员非正常死亡者的亡魂,会成为祟祸,危及人间,故崇拜鬼魂。到了奴隶社会,鬼魂迷信相当流行,在《左传》、《国语》等古代文献资料中,记载有鬼魂感恩报答和怀怨复仇的故事,鬼魂崇拜至今在民间仍有很大的影响。泉州民间鬼魂崇拜的习俗中,比较典型的当为敬祭亡魂的“普渡”。
“普渡”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曰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曰。宋代泉州于中元节举行斋醮活动时,已把佛教的词语“普渡”转化为地方民俗的名词,在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的《真西山文集》中,即有称为《普渡青词》的祝文。宋代以来,普渡是在七月十五曰这天举行的,其祈求的内容甚多:或祈死者无厄幽沉滞之悲;或求生者获五福康宁之祉;或蕲雨泽以抗旱;或冀赦过以除愆,等等。到清道光(1821--1850年)间,普渡祭祀仪式有所变化。道光《金门志》卷15曰:“七月朔(初一曰)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至新中国成立前,闽